在万物蓬勃生长的5月,青岛海洋新能源与现代渔业发展迎来重要里程碑。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作为全国首个“渔业融合发展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项目”,在近期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5月12日,青岛早报记者探访位于青岛市即墨区海域附近的项目建设现场看到,目前站内工程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土建、电气工程已全部完成,一次设备试验顺利结束,设备调试完成度高达95%,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项目已基本具备倒送电条件,预计本月末,将实现并网。
走进项目组装现场一片热火朝天,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类机械设备,将一块块光伏板精准地安装到位。记者现场采访获悉,该项目于2024年10月获自然资源部用海批复,总投资102亿元来规划建设桩基式光伏发电项目,并引进光伏组件、系统集成等新能源产业链项目。
作为我国目前开放海域最大的渔光互补示范类项目,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承载着探索海洋资源多元化利用的重要使命。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渔业与光伏产业的深层次地融合,渔光互补,形成网箱刺参养殖和底层刺参、脉红螺底播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两种渔光融合的养殖模式。
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建成后,将以该项目为核心,逐步形成一条涵盖光伏设备制造、海洋工程建设、渔业养殖、电力输送与销售等多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带动全产业链实现绿色发展。从设备供应商到工程建设团队,从养殖户到电力运营商,众多相关产业将在项目的辐射带动下实现协同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70个光伏平台的安装工作。
与陆上光伏建设不同的是,海上光伏项目建设需要工作人员事先在岸上把光伏板和支架组装好,然后再通过拖船将一块块组装好的整体运送到海上进行吊装。在项目组装现场,记者看到,现场已组装好13块光伏钢平台,每个光伏钢平台都有5个标准篮球场那么大,整个海上光伏项目要安设1664块这样的光伏钢平台。海上光伏所发电能通过海底电缆送往陆上升压站,然后并入山东电网,通过电网将海上“绿电”送入千家万户。根据规划,2025年5月底实现首批并网发电,2025年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该片海域属我国第Ⅱ类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域,且地形平坦、地貌形态单一,有利于建设太阳能发电站。”中电建新能源山东分公司海上事业部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海上发电、水下养殖”的模式下,海上发电年均产值约7.2亿元,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70万吨。同时,在渔业发展方面,该项目同样成果显著,水下网箱刺参养殖可年产刺参1974吨,多营养层次生态底播模式可年产脉红螺420吨。
此外,该项目的建设对于提升我国在海上光伏与渔光互补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具备极其重大意义。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如海上桩基的稳固设计、复杂海洋环境下的光伏设施安装与维护、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的协同管理等。这些技术创新成果不仅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也为我国后续类似项目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当前,我国正处于能源结构深度调整的关键阶段,海上光伏作为新兴清洁能源赛道,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的潜在能力。随着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建设的持续推进,一个集清洁能源生产、现代渔业养殖、海洋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项目即将崛起,它将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自项目落地以来,国网青岛市即墨区供电公司组织‘电管家’团队主动对接,做好相关用电手续批复。该项目用电量较大,进展较快,即墨区供电公司第一先考虑为其铺设供电。”国网青岛市即墨区供电公司田横供电所副所长于海洋介绍,为了确认和保证项目顺利基建开工,即墨区供电公司提前服务,联系客户,确定实施工程的方案,优先保障供电方案的落实。田横供电所在机电开工以后,协助客户进行用电安全检查,确保客户安全施工。在高压用电检查过程中,协助客户进行焊接、电缆等方案的确定和实施,为客户提供安全保障。
近年来,即墨区抢抓“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机遇,重点围绕风电、光伏、氢能、储能四大领域,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座新能源城市快速崛起。2023年即墨区新能源发电装机新增14.2万千瓦、增长30.3%,达到约61万千瓦,占青岛市新能源发电总装机的12.6%。未来,即墨海上光伏项目将与周边的海上风电、陆上光伏、储能电站等形成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基地,构建起“风光储一体化”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能源供应稳定性,更将推动我们国家能源结构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为全球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电,昼不觉而夜暖。一股股清洁电能,如同一束束微光,照亮了城市,温暖着每一个人。
在黄海之滨的青翠山峦之巅,悠悠白云轻舞其间,一排排风力发电机组正迎风而转,它们将自然的能量转化为涓涓的电流,为大地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一座座高耸入云的高压线杆错落有致,穿越在青山绿水之间,在一条条曲线柔美间,将核电能、光伏等清洁能源电能,源源不断地送进城市的千街万巷,点亮千家万户……
电,从海上来。海风轻拂,斜阳微照。一座座海上“光伏板”电机组即将并网送电,“电从海上来”的场景将在青岛沿海不断上演。曾几何时,电能慢慢的变成了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需品。从火力发电到多元化绿色清洁能源,我们日常用电越加环保。随着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的多元化发展,即墨区又开始向海要电了。今年,落户于即墨附近海域的海上光伏项目正加紧施工,这个即将并网发电的清洁能源项目,将成为海上发电“航母级”平台。目前,海上光伏发电在黄海之滨这片广袤的山海之城上悄然张开怀抱,接纳大自然的电能馈赠,这不单单是一排排矗立在海浪中的光伏发电平台,更是一项引领绿色能源革命的先锋工程。通过吸收海上阳光的能量,这些发电机组将大自然的馈赠转化为清洁电流,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电,向海图强。随着巨型光伏平台被安装在茫茫大海之上,一个巨大的海上光伏发电平台即将完成。这些天,国网青岛市即墨区供电公司田横供电所的技术人员跟着项目忙碌不停,他们为项目做好保障,这份情怀来自对这片大海的乡愁。正如供电人于海洋所言,他从小生活在这片海洋,天天在海边晒太阳,吹海风,没想到能用上海上电能。随着这一项目即将并网投产,不仅标志着青岛首个海上光伏发电平台的诞生,更意味着巨大的绿色能源将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千家万户。这一壮举,彰显了向海图强的创新探索精神,将为即墨乃至全国的“绿色能源强国”建设贡献坚实力量。
电,更加清洁。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光伏产业已成为即墨区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成为高端制造的一面旗帜。即墨始终紧跟国家战略,把科学技术创新放在发展首位,用行动践行创新突破,保持光伏技术研发的先进性。在即墨,随处可见崇山峻岭之间的大风车,企业车间屋顶的光伏发电板,如今,海上光伏发电平台也即将“电”亮这座城市。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后,取之不竭的海上发电平台,将成为青岛巨大的绿色能源库。海上光伏发电平台输送回来的电能,将直接并网用于城市生活。为更好解决储存电能问题,还将建设储能站项目。未来,来自海上的光伏电能会储存下来,保障居民用电方便、无忧。

